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索達吉堪布 : 不共内加行與往生法——中國文化書院演講

文章來源 : http://www.buddhistweb.org/2014/04/31869

不共内加行與往生法——中國文化書院演講

『 2012年 12月23日下午 』
不共内加行
從我自身的體會來講,不管你們以前學什麽宗派,完整修一遍五加行,可以讓一名佛教徒在心态和行爲上出現巨大轉變。過去的大德們一生要修好多次,如今大家忙,但修一次是有必要的。至少要修一次。
我們通常說的五加行,就是指不共内加行:皈依、發殊勝菩提心、念修金剛薩埵、積累資糧(供曼茶羅)、上師瑜伽。

1.皈依
劃分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的界限,不是依賴于見修行果,而是看你是否已經皈依。什麽時候你皈依了,就是佛教徒,沒有皈依就不是,即使見解上你已了解一分空性意義,也不是。就像沒有入黨就不算黨員一樣。
皈依分五部分:皈依之基礎、皈依之分類、皈依之方法、皈依之學處、皈依之功德。
(1)皈依之基礎
皈依可以開啓一切正法之門,而要開啓皈依之門,必須依賴于信心,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每次講皈依時都會提到信心,有些人生來有信心,有些人則要依靠後天的教育,在某個道場、某位上師的啓發下,開始有了信仰。總之,信心是皈依的前提。
信心分清淨信、欲樂信、勝解信三種。
清淨信:當進入設有佛像、佛塔的道場,見到某位上師或某一個法本時,就像兒童進入花園一樣,心裏非常歡喜,不明所以自然生起的信心,就叫清淨信。
欲樂信:當聽到輪回的痛苦時,就想擺脫;當聽到解脫的安樂時,就想獲得;當聽到某位上師的功德或佛法的威力時,就想皈依和修習,這樣的信心叫欲樂信。
勝解信:勝解信是不退轉的信心。當你經由智慧觀察,了知佛陀是量士夫,他的學說是所有學說中的第一,從而相信三寶是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無論是苦是樂、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情境中,你願意唯一依賴并皈投三寶,這就是勝解信,是最穩固的信心。
皈依一定要以三種信心裏的一種作爲前提,最好是勝解信,永不退轉。其他的還有可能退轉。

(2)皈依之分類
小士道皈依:因爲畏懼惡趣的痛苦,希求平安、健康等人天安樂而皈依,是小士道皈依。如今大多數到寺院皈依的人,是這樣一種皈依,沒有求解脫之心。
中士道皈依:因爲認識到無論善惡趣都不離痛苦,想從輪回中獲得解脫而皈依,是中士道皈依。
大士道皈依:爲了利益天邊無際一切衆生,拔苦予樂,将其安置于遍知佛陀果位而皈依,是大士道皈依。
我們的皈依最好有大乘發心,這是最殊勝的皈依。


(3)皈依之方法
修持皈依時,要把蓮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師或者某位上師觀想爲和三世諸佛無二無别,然後在他面前皈依。
我們皈依的是三寶,皈依佛陀、皈依佛陀所宣講的佛法、皈依佛陀的追随者——大乘如文殊、彌勒、觀音,小乘如舍利子、目犍連等聖者或四個出家人以上的僧衆,這叫三皈依。上師其實代表三寶,加上上師,就是四皈依。
在這樣的皈依境面前,你要想:從現在起,我無論是上升還是下堕、是苦是樂、是好是壞、是病是痛,除了上師三寶您以外,我沒有其他的依靠、救護、怙主、友軍、希求處與皈依處。我從今天進入佛教的團體開始,就成了一名佛教徒,我有繼承如來家業的責任,我要利益無邊的衆生。
從内心裏真實皈依,而且發下大的誓願,這是我們大乘皈依的要點。
如果對三寶沒有堅定的皈依心,辦多少皈依證也沒有什麽作用。辦皈依證是可以,但用不了那麽多。如果你是從心裏真實皈依三寶,也就皈依了所有上師,因爲真正的上師跟三寶是無二無别的。
不了解這點的人,學起佛法來很忐忑,“我皈依這個上師,那個上師會不會不高興;我念文殊心咒,觀音菩薩會不會生氣;我念觀音心咒,釋迦牟尼佛會不會不高興……”,其實這是我們的分别念。
在法界當中,上師和諸佛菩薩一味一體,你修上師瑜伽,也就修了所有本尊。皈依也是一樣。
如果是世間人,尤其是敏感的人,他笑你沒跟着笑,就不高興了;今天這個不高興,明天那個不高興。但真正的上師不會。我們說“視師如佛”,如佛一樣的上師怎麽會有這麽強烈的嫉妒心?諸佛菩薩要關照多少衆生,天天起那麽多分别念,不是痛苦死了?好累。
總之,皈依是一種形式,有象征意義,你在哪一位上師或佛菩薩面前皈依都可以,但最主要的,你要從内心裏皈依,這才會讓你真正成爲佛教徒。
爲了堅定信心和誓願,你在多少上師或佛菩薩面前發願都可以,日日不斷發願更好,但從皈依的角度,最根本的地方你們要抓住:全心全意皈投、依賴上師三寶;利益衆生。我們要在這種心念裏念皈依偈。
修這一加行時,可以一邊念皈依偈一邊磕頭,一共修十萬;也可以單獨修皈依,到上師瑜伽的七支供裏再磕頭。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上師們也都認可。
不過我的建議是:修皈依時就專門修皈依,把磕頭作爲上師瑜伽七支供裏的一支來修。這也是有傳統的。

(4)皈依之學處
皈依後,要學習皈依的學處,也就是皈依戒。皈依戒分三個部分:三種所斷、三種所修、三種同分。
三種所斷
皈依佛後,不能皈依世間天神等各種外道天尊,因爲他們自己還在輪回中,不能作爲我們的皈依處;皈依法後,不能惱害任何衆生;皈依僧後,不能與外道或者對佛教有邪知、邪見的人交往。
守護第三條最重要的是見解。現實生活中,我們和外道徒、和不信佛教的人在一起是難免的,但行爲上在一起不要緊,見解上絕對不能一緻。
他們的見解是“沒有前世後世”、“沒有佛菩薩”,這個一緻了,我們也就不是佛教徒了,不合理。
行爲上可以在一起,在一個辦公室裏上班,在一個宿舍裏起居,這個沒什麽。有些大學生睡上下鋪,上面是外道,下面是佛教徒,這時候佛教徒就擔心了,“怎麽辦,上面睡着個外道?”
也不用這麽排斥。主要是你的見解不能變成外道那樣,行爲上遇到或接觸,是正常的。
國内外很多大德提倡各宗教之間要和諧,這是很有道理的。佛教徒不能排斥别人,“你是外道,我不跟你一起吃飯,不跟你說話,不跟你坐一輛車”,這樣就把我們和世界隔開了,不對的。
所以,有些戒的界限要弄明白。

y140426-01

三種所修
皈依佛後,對佛菩薩以及傳法上師的像,乃至零碎片段以上都要恭敬供養,以頭頂戴,放在清淨的地方,觀想這是真實佛寶,生起信心并觀清淨心。
皈依法後,對寫有法義的文字,乃至一字一句的佛經也要生起恭敬心,頂戴供養,生起真實法寶想。
有人說對報紙等各類文字都不能踩踏,說法很多。但一般來講,對那些印有講說解脫道的法本和文字,我們一定要恭敬,不能放在低處和不清淨的地方,要放到高處,放到清淨的地方。
皈依僧後,要恭敬出家人,要對僧衣上的紅黃補丁以上都要生起真實僧寶想,恭敬頂戴。
有的人心眼不太清淨,一聽到出家人有什麽毛病,“啊,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一點點不好的地方就開始指指點點,好的地方誰都看不到、誰都不說,這是不太合理的。
懂得“皈依僧”的人,即使見到出家人外相有些不如法的地方,也會觀清淨心,“畢竟這是出家人,是僧衆,很可能是菩薩的化現”。寬泛一點看,我們對每一個衆生都應觀清淨心,這也體現皈依僧的理念。
三種同分
三種同分,也就是三種特殊戒律。上師的身是僧衆,語是妙法,意是佛陀,所以上師就代表三寶。依止上師後,要把上師的所作所爲都看作是正确的、善妙的,要精進依止。

(5)皈依之功德
皈依三寶是一切正法的基礎,任何人僅僅皈依就能播下解脫種子、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業,它是一切戒律的根本、一切功德的源泉。
《日藏經》裏說,凡是皈依了佛陀的人,千萬個邪魔也不能危害他,即使他犯了戒律或者心思散亂,也一定會趨入涅槃。所以,如果皈依的功德有一種形象可以被我們看到,那麽整個大地都無法承載,整個虛空無法容納,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這種功德,不信佛的人或許信不過,但我們不必懷疑。而且,有信心而皈依的人功德更大,即使是剛皈依,也有可能超過那些學佛久但沒有信心的人。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老比丘聽法時坐不住,也不專注,另有一個剛剛出家的八歲沙彌,因爲對佛陀有難遇之心,對佛法有難得之心,聽聞時專注、歡喜。
于是佛陀對大衆說:你們看,這個老比丘雖然出家很久,但他的習氣始終改不了,而新出家的沙彌如此恭敬,日後必有成就……果然,小沙彌很快獲得成就,而老比丘卻依然如故。
所以,老修行人不一定是好修行人。
皈依後永遠不能舍棄三寶,如果你縱使遇到生命危險也不舍棄三寶,就是最真實的皈依了。
《六度集經》裏講了這麽一則公案:過去有一國王爲了提倡佛法,規定凡是皈依的人都免稅。于是人們都皈依了,裝作佛教徒。國王爲分辨真假,故意說:“皈依而不舍棄三寶的人殺頭,舍棄者不殺。”
這時所有人都舍棄了,除了一個人。他說:“殺了我,我也不舍棄三寶。”
“你是真正的佛教徒,”國王很感動,“因爲你皈依三寶不顧惜生命。其他人都是假的,稅要照交。”
國王的觀察很善巧。我們也要反省:如果換作是我,遇到類似生命危險,會不會舍棄三寶?
佛教徒裏“魚龍混雜”是正常的。但作爲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我們不是因爲别人皈依我也皈依,我們皈依是爲了求解脫,是發自内心的。這才是真皈依。

2.發殊勝菩提心
阿底峽尊者說:“大乘和小乘之間的差别,用有無菩提心區分。”
發殊勝菩提心分三部分:修四無量心、發殊勝菩提心、願行菩提心學處。
(1)修四無量心
修菩提心之前,一定要修四無量心:舍無量心、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這些修法,《前行備忘錄》裏講得非常廣,你們可以參考着學習。
此處先講舍無量心,是從實修角度出發的,以避免行人堕于慈心或悲心一方。
修舍無量心:舍無量心,就是斷除對怨敵的嗔恨、對親友的貪愛,對一切衆生無有親疏、無有愛憎的平等心。這種平等心,不是單單不起貪心嗔心、平平淡淡的愚舍,而是要把所有衆生——不管是親人、敵人還是中等人,平等看作和今世的父母一樣。
修慈無量心:修到有了平等心以後,接着要像父母養育小孩一樣,将一切衆生作爲慈心的對境,不顧他們的颠倒行爲,一味地希望所有有情獲得快樂,并将自己身口意的一切所作,都用在他們今生來世的安樂上,這就是慈無量心。
修悲無量心:願一切衆生離開痛苦,爲其拔苦的心,叫悲無量心。慈是讓衆生得樂,悲是願衆生離苦。
沒有大悲心的修行是成就不了的。無著菩薩在雞足山修了十二年,最後是因爲對一條狗生起大悲心,才現見了彌勒菩薩。此前彌勒菩薩一刹那也沒有離開過他,但是隻有到了這個時候,他才見得到。
如今很多人修行沒什麽感應,主要就是因爲缺少一些悲心。家人或親朋好友病了,馬上送醫院,但對其他正在受苦的人或旁生卻沒什麽憐憫,就算親眼見到了,依舊談笑風生。悲心比較弱。
修喜無量心:對凡是擁有安樂的衆生,修喜不自禁的歡悅之心,願他們不要離開安樂,這就是喜無量心。
四無量心是菩提心的前行,前輩大德們在這個修法上一般要下很大的功夫。我們也要反反複複地修。

(2)發殊勝菩提心
發殊勝菩提心分二:發心之分類、正式發心。
發心之分類
發菩提心時,從心力的角度來分,有如國王式的發心、如船夫式的發心、如牧童式的發心三種。
如果依地道的界限來分,則有四種,資糧道、加行道稱爲勝解行發心;一地至七地叫清淨意樂發心;三清淨地(八地至十地)叫異熟發心;佛地爲斷障發心。
如果從發心本體的側面來分,有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兩種。其中,世俗菩提心又分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最初心裏懷着一種願望,要令天下無邊一切衆生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果位,這叫願菩提心;發願後,實地修持六度萬行,叫行菩提心。比如有人想去拉薩,想去的心就是願心;想好後,一步步走向拉薩,是行心。

正式發心
平時念誦、受菩薩戒或專門修持這一加行時,我們要在佛像或上師三寶皈依境前,默默觀想并發願:
自無始以來,一切衆生無一例外都做過我的父母,這些老母有情因爲愚昧無知一直流轉在輪回中,我獨自一人獲得解脫有什麽用呢?從今天開始,我爲了一切衆生一定要發殊勝菩提心,要令他們全部獲得解脫。
這樣一邊觀想一邊念發心偈,你就成了大乘佛子。

y140426-02

(3)願行菩提心學處
成了大乘佛子,就要遵循願行菩提心的學處。願行菩提心學處分二:願菩提心學處、行菩提心學處。
願菩提心學處
願菩提心學處有三個: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
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修自他平等時,首先要了解,三界中所有的衆生都和我一樣,我不願感受痛苦,他們也不願感受痛苦;我希望獲得安樂,他們也希望獲得安樂,所有衆生都是平等的。
了解這個道理後,就要一視同仁地看待一切衆生,像對待自己一樣,爲一切衆生的離苦得樂而努力。
修自他相換菩提心:修自他相換時,可以伴随呼吸來修。吸氣時,觀想把正在受苦衆生的痛苦吸入體内,由自己代受;呼氣時,觀想把自己的快樂、善根等全部都施給他,由此他已經離苦得樂。
所謂:“勝利利益奉獻他,失敗虧損自取受。”
修自輕他重菩提心:把自己看得輕,把他人看得重,而且要把快樂全部奉獻,自己甘受痛苦,這确實是一種很高的菩薩修行。《前行》裏有很多公案,比如,阿底峽尊者的上師在一條狗被人擊打時,就真實代受了它的痛苦,狗卻安然無恙。
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也講述了一個幼兒教師的故事:這位幼兒教師是一個單身母親,帶着女兒與外公外婆一起過着清貧的生活。女兒5歲那年得了白血病,她想把自己的骨髓給女兒,結果不匹配。但捐獻中心發現,它與另外一個也患有白血病的七歲男孩相配。
當他們動員她爲男孩捐獻時,遭到她家人回絕,理由很簡單:萬一她出了意外,5歲女兒怎麽辦?但當男孩的母親帶着孩子來求她時,她立刻答應了。
骨髓移植很順利。爲了感謝這位救命恩人,男孩的父母送來5萬元。但她說什麽也不肯要,并說孩子術後的治療期還長,錢要花在他的治療上。男孩父母感激不盡,到新聞單位反映了她的事迹。
新聞一報道,小城裏的好心人就開始爲這位善良母親捐款了。有一個打工的農民青年也捐了三百塊。不過幾天之後,他又找上門來,不僅想把那三百塊要回去,同時還要跟她借兩千塊,民工說他的父親突然查出得了胃癌,在醫院躺着,還差兩千塊錢的手術費。
家人都說這是騙子。但她覺得不像。通過暗訪,她發現那人說的情況屬實,于是趕緊又加上兩千塊給小夥子,讓他爲父親及時做了手術。
别人的事情都圓滿了,男孩得到了骨髓,小夥子也給父親治了病,但與女兒相匹配的骨髓卻一直沒有找到。錢也用完了,年輕的母親隻好把女兒接回家,抱在懷裏天天以淚洗面。
然而奇迹發生了,小女孩一天天好轉起來,最後居然完全康複了。
這讓醫學專家們驚訝不已,“根本不可能的,這種白血病即使做了骨髓移植,生存率也隻有50%。”
他們認爲是奇迹。但我相信,這是自輕他重修法的力量,也許她不信佛,但她的善心善舉就是佛法。
佛法就是利益衆生的。發了菩提心的人,如果不關注社會,不理會身邊的可憐人,那我們在其他宗教人士所行持的善法面前,會非常慚愧的。
其實利益衆生的功德最大。《大威德之光》裏講到,熱羅紮瓦閉關修行時,本尊就告訴他說:“你在寂靜處千百萬劫中精進閉關修本尊,不如去世間一刹那利益衆生的功德大。”
利益衆生不是非要幫助很多人,哪怕你隻幫了幾個人,也可以寫進“自傳”裏。每個人都有“自傳”。

行菩提心學處
行菩提心學處分六: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智慧。
布施:财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财布施,是将自己所擁有的小到茶葉、大到駿馬大象乃至自己的身體等施給衆生;
法布施,是指爲他衆灌頂、傳法、念傳承等勸導他人行善的行爲;
無畏布施,是指救護有情生命等的行爲。

持戒:嚴禁惡行戒、攝集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嚴禁惡行戒,是指身語意三門要斷除所有對他衆不利的十不善業,就像對待毒物一樣;
攝集善法戒,是指随時随地竭盡全力奉行一切善事,包括微乎其微的善根在内;
饒益有情戒,要求從根本上斷除自私自利心,依靠四攝直接成辦利益衆生的事業。

安忍:忍辱他人邪行、忍耐求法苦行、不畏甚深法義。
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就是當有人對自己拳打腳踢、強搶硬奪、惡語中傷,或者暗中說些難聽刺耳的話時,不但不滿懷嗔怒,反而生起慈悲心饒益他們;
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就是爲了成就正法,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來修行;
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就是當聽聞到甚深的空性實相等法義時,毫不颠倒地受持其密意。

精進:擐甲精進、加行精進、不滿精進。
擐甲精進,是指要發願行持善法,以古大德的事迹策勵自己發下誓願;
加行精進,有了行善修法的心念後,不是明日複明日地拖延,而是刻不容緩地實地修行;
不滿精進,在求學佛法稍有獲得時毫不滿足,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對有價值的知識,再累再辛苦也努力不辍。佛陀因地時爲求一偈,也是舍生忘死;如今我們條件這麽優越,爲什麽不精進?

靜慮:凡夫行靜慮、義分别靜慮、緣真如靜慮。
凡夫行靜慮,是指耽著明樂無念覺受禅味的靜慮;
義分别靜慮,禅定過程中還有一個空的執著;
緣真如靜慮,遠離空有一切戲論,安住在法性無分别、不可思議光明境界的等持中,是緣真如靜慮。
一般人安住時都會有耽著,耽著明樂無念,耽著空,但這些都是不究竟的,隻有第三種是最究竟的。

智慧:聞慧、思慧、修慧。
聞慧,是指對于上師所傳講的一切正法的詞義,自己聽聞後原原本本地理解;
思慧,不僅詞句上了解,通過觀察抉擇後對意義也生起了定解;
修慧,是指真正了知法義後,通過實地修行在自相續中對實相之義生起真實無倒的證悟,徹底生起定解,解脫是非之網後,現見實相的本來面目。
以上是發殊勝菩提心。

y140426-03

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哪怕你一刹那間這麽發心,龍猛菩薩在《菩提心釋》裏說,即使你沒有親自去度化衆生,但這一刹那願心的功德也不可思議。而《入菩薩行論》也說,有了行菩提心,善根會日益增長。這就像你把錢存入高息銀行,利息會節節增長一樣。
爲了确保我們的每一個善根不被嗔心或邪見等摧毀,傳承上師們一再強調,讓我們在行善的時候,一定要用菩提心來攝持,這也就是三殊勝:最初加行發心、中間正行無緣、最後結行回向。
回向時可以念《普賢行願品》,這是最好的回向方法,也是殊勝的菩提心修法。
在這一加行修法裏,發心偈要念十萬遍。念完十萬遍後,如果心還是發不起來,應該繼續念,一直到生起爲止;即使生起了菩提心,爲了堅固它,也還是要不斷修持。發心的觀修對境與皈依一樣。
我常常說,《前行》的每個修法都很重要,你不想修行另當别論,想修的話,每個環節、每個段落乃至一字一句都不能忽略,都要認真行持。

3.念修金剛薩埵
(1)忏悔之理
無始以來,在我們的相續中積累了無量罪業,這些罪業不僅障礙我們證悟,就是帶業往生,想帶着這麽多的業去,也是很困難的。所以,趁我們現在還活着、還有自由修行時,一定要好好忏悔,盡量清淨罪業。
忏悔的法門有很多,比如《三十五佛忏悔文》等,但前輩大德們一緻認爲,最殊勝的忏悔法門,就是念修金剛薩埵。

(2)四種對治力
忏悔時,依止四種對治力相當關鍵。四種對治力是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返回對治力、現行對治力。
所依對治力:将金剛薩埵或某位上師作爲忏悔的對境,在他們面前忏悔往昔所造的一切罪業。
厭患對治力:對于過去的這些罪業,要像吃了毒藥一樣生起強烈的後悔心。
返回對治力:發下堅定的誓言,今後再也不造那些罪業了。
現行對治力:通過修持空性或者念修金剛薩埵等善法,對治所有罪業。

(3)真實念修金剛薩埵
金剛薩埵的觀修方法,《前行》裏講得很細緻,爲清淨罪業,我們要常常修持。
不說别的,學佛前,我們在吃頓飯的時間裏就會殺生,海鮮之類肯定吃了不少,這些要忏悔。不忏悔罪業,來世就要用生命償還,那樣太恐怖了。業力是轉讓不了的,有錢有勢也阻擋不了它成熟。一定要忏悔。
我們學院每年開金剛薩埵法會時,都要求念四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爲的就是遣除自他衆生的罪業。
現在大家普遍修淨土,往生淨土的最大障礙是謗法罪和五無間罪。這麽重的罪,今生我們不一定造過,但是想想其他罪業,想想那些我們不知道的過去世的罪業,肯定不會輕,也不會少。如果能夠盡量忏悔,盡量清淨這些罪業,那麽對往生無疑是個很大助力。
我們修行不好,主要的原因還是業力,前世的業力、今生的業力,阿賴耶識上堆積了太多的業力,就是這些障礙了我們在修法上進步,因此我建議大家多修忏悔。
以前我在上師面前發願念一億金剛薩埵心咒。跟你們比,我從小沒殺過生,也沒造過特别嚴重的業,但是總覺得前世肯定造了很多,所以我對忏悔很有意樂。

(4)念修百字明
續部中講了許多百字明的殊勝功德。在修持這一加行時,每個人要念十萬遍百字明。一定要修圓滿。

(5)忏悔的功德
一說到忏悔的功德,我就想起了那個警察。
以前法王在成都住院時,有一個幫我們維護秩序的警察,他天天看《大圓滿前行》。當看到百字明的功德時,忍不住要修。他對我說:“這個功德太大了,我一定要念。”于是每天戴着警帽修百字明,“嗡班紮薩埵薩瑪雅,嘛努巴拉雅,班紮薩埵……”,比旁邊幾個小出家人都精進。他們在散亂。
我對他們開玩笑說:“幹脆我們戴上警帽到那邊坐着,讓警察穿上僧衣修行吧。”
警察沒時間理會别的,他看一會兒百字明的功德,“哇,功德太大了”,整整帽子,“嗡班紮薩埵薩瑪雅……”,看一會兒,念一會兒。
在座的有各種身份,但不管你是警察、企業家還是老師同學,誰都會死,死時你能帶走什麽?今生的成功一絲一毫也帶不走,能帶走的隻有業力。我希望到時候大家都帶着善業走,不要帶着罪業前往後世。

4.積累資糧
(1)供曼茶羅
念修金剛薩埵是爲了忏悔罪業,供曼茶羅是爲了積累資糧。在積累資糧的衆多方法中,供曼茶羅最殊勝。
這一修法的要點是觀想。要觀想把四大部洲或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珍寶、善妙資具、世間的莊嚴等一切福報,全部供養諸佛菩薩,以此可以迅速積累起無邊資糧,功德非常大。
要我們把真實财産、房屋等拿來供養,對很多人來講有一定的困難,但依靠供曼茶,三十七堆、三堆、七堆,修起來不僅方便,功德也更大。
一般來說,這個加行要求修十萬遍七堆曼茶。具體修法,你們可以參考《前行》和《前行廣釋》。
資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說修行,一個人的生存狀态也依賴于它。你們對自己的現狀也許并不滿足,但從我的角度看,你們都很成功。放眼這個世界,路上的乞丐有多少?生活在窮鄉僻壤的人有多少?與他們相比,你們幸運多了。幸運的原因,就是因爲你們在前世曾經積累過廣大的資糧。
前世的積累,才讓我們有了今生的幸運,那爲了下一世乃至生生世世都能夠延續這種幸運,我們在這一世裏,更要特别精勤地積累資糧。否則,到了後世還會不會遇上今生這樣的佛緣,就難說了。
格魯派拉布楞寺的蔣陽夏巴上師(貢唐倉仁波切上一世),每天上午都供曼茶、修七支供積累資糧,下午看一些因明辯論方面的書。
有天來了一位格西問:“像您這樣的修行人,幹嘛還要整天供曼茶?”
他回答:“我特别笨,即使今生中不能開智慧,也要爲來世多做準備。”
這位格西聽後如夢初醒,喃喃地說:“上師不笨,我很笨。看來隻看書是不夠的,我也應該積累資糧。”
後來他在傳記中說,當時這一句話深深打動了他,改變了他的一生。以前他總是耽著詞句方面的辯論,除了辯論和看書以外,平時什麽都不做,但看到蔣陽夏巴上師的行爲,才意識到積累資糧的重要性。
我認識幾位老上師,他們一輩子供過幾十萬曼茶羅。但有些道友稍微修一點就嫌累,“啊,太累了,手腕痛,不供行不行?”積累資糧是爲自己,也不是在爲别人打工,修起來這麽簡便,有什麽累的?就算累一點,當作鍛煉也可以。
佛教徒也要鍛煉。就像當兵一樣,沒有受過嚴格訓練的人,很難成爲一名真正的戰士。

y140426-04

(2)古薩裏
古薩裏就是斷法,是在通達般若見解的基礎上舍施身體的一種修法。這一修法傳承自瑪吉拉準空行母,是特别深的一種修法,可能一般人修不了。想修的人可以根據《前行》的講授和儀軌,自己修修看。

5.上師瑜伽
上師瑜伽是讓我們生起證悟的究竟方便。
上師瑜伽前面有個七支供:頂禮、供養、忏悔、随喜、請轉法輪、祈請不入涅槃、回向。修完七支供後,就可以修上師瑜伽,也就是上師相應法了。
在這一修法中,要求觀想的主體,一般是以自己的根本上師爲本體,形象是蓮花生大士。如果不會特别廣的觀想,在這樣的對境前猛厲祈禱就可以。
祈禱時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
吽!鷗堅耶戒讷向參  吽!邬金刹土西北隅
班瑪給薩東波拉      蓮莖花蕊之座上
雅參秋革怄哲尼      稀有殊勝成就者
班瑪炯内意色紮      世稱名号蓮花生
扣德卡晝忙布夠      空行眷屬衆圍繞
切戒吉色達折吉      我随汝尊而修持
新吉漏些謝色索      爲賜加持祈降臨
格日班瑪思德吽      格日巴瑪思德吽
之後念誦一千萬遍蓮師心咒:
嗡啊吽 班則格熱班瑪斯德吽
在我們的傳承裏,從如來芽尊者、華智仁波切到後來的所有上師們,都念過一千萬遍以上的蓮師心咒。
我們學院的道友也在念,很多已經念完了。當你這樣修持上師瑜伽,專心祈禱和念誦時,上師相續中三大傳承的加持和智慧,一定會融入到自己心裏,讓你的心跟上師無二無别,獲得圓滿成就。
以上是不共内五加行的内容。

往生法
《大圓滿前行》最後一個引導是往生法。往生法分五類:上等法身往生法、中等報身往生法、下等化身往生法、凡夫具三想往生法、以大悲勾召往生法。
在這些往生法中,對我們最管用的是第四個“凡夫具三想往生法”,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頗瓦法。
這個修法簡單講,就是把自己觀想爲金剛瑜伽母,在頭頂上方觀想阿彌陀佛,然後把自己的心識變成紅色的舍(ZA:)字,通過念誦“賀”融入阿彌陀佛的心間。
你們可以根據頗瓦的儀軌來修。我以前編寫過一個臨終《助念往生儀軌》,頗瓦修不了的,依着這個儀軌念誦或像淨宗行人那樣念阿彌陀佛也可以。
一個人如果是正常死亡,臨終用上這些修法,完全應付得了,但如果是突然死亡呢?比如發生車禍,或者遇上什麽災難?這時候就要用“刹那往生法”了,這是蓮花生大士在中陰法門裏講到的竅訣。
在突然死亡的情況下,你不能挂念家人或親朋好友,要放下這些。也不能執著自己的錢或銀行卡,一執著就會變成餓鬼纏縛在上面。
這時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頭頂上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或阿彌陀佛,不要再有别的念頭了,要專注祈禱上師,稱念“喇嘛欽”(上師知、上師保佑)。
當你這麽一祈禱,自己的心就會融入上師,與上師的智慧無二無别,往生清淨刹土。或者你觀想祈禱阿彌陀佛,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加持力,也會立即往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修法。
生命的确是脆弱的,猶如水泡,說沒就沒了。雖然“世界末日”已過去一兩天,一切也沒什麽變化,但對每一個體來講,我們自己的“世界末日”何時到來,誰會知道?而一旦到來,我們的世界必将大爲改觀。
你的生命将會怎樣結束?如果是在經曆長久病痛、飽受折磨之後,你會有時間作準備,但如果不是呢?前一分鍾還活着,後一分鍾就變成中陰身,怎麽辦?
那天我從成都飛西甯。快落地時,不知什麽原因,飛機突然急速降落,機艙裏驚叫哭聲一片。我旁邊坐着位女士,前面一直在照鏡子,但那會兒哭起來聲音特别大。飛機着陸後,我轉頭看了看她,她不住地敲着胸口,好像一直恢複不過來。
下了飛機,我也回想,好像自己那時候也沒想到佛陀,隻是想着“這下完了”。很慚愧。
看來道理上誰都明白,口頭上也誰都會說,但是到了關鍵時候用不用得上,誰都不好說。
不管怎麽樣,平時修好往生法很重要,最後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因爲有了準備,面對起來和一般人還是會有所不同的。
好,大圓滿前行修法略講傳講圓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