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慧律法師《楞嚴經重點提示》

資料來源 : http://www.fodizi.net/huilvfashi/733.html

請合掌,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大佛頂首楞嚴經!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好,請放掌。
講經前有重點要提示,今天是2007年1月5日,這是師父出家以來第三次講楞嚴經。第一次的楞嚴經在1985年,高雄美濃鎮雷音寺,講經比丘僧團聽。當時有錄音,沒有錄影。但是,錄音的效果不好,中間又掉了好幾卷,所以沒有辦法整套來出,當時師父三十二歲。第二次講《楞嚴經》,用台語的,在高雄文殊講堂,1992年,在高雄文殊講堂講第二遍,有錄音,有錄影,那麼現在正在積極的整理,台灣和閩南地區的人、佛弟子,都聽得來。最近我們一直接到電話,而且是每天,或者是EMAIL,或者是打電話,一直祈求師父能健康,能夠用國語為我們佛弟子,虔誠的佛弟子,想听《楞嚴經》的人,再講一遍。由於種種的因緣全部都具足,那麼師父也健康起來,那麼就答應了,說要講這一部《楞嚴經》。
《楞嚴經》跟《楞伽經》是三藏十二部經,公認為最難理解的,最艱澀、最難理解的二部經典。如果要講一些故事,講一些往生的事例,勸人家念念佛,或許諸位看看書,有一些佛教的故事書,或者講因果的,講講勸修念佛的,大致上,佛弟子都可以看得來。但是這一部《楞嚴經》就是沒有辦法。如果沒有大悟,就算你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講不來。看,那就根本沒有說,有看沒有懂。由於它太難,太艱澀,所以一般人到中途都放棄。唉!這麼難!我念佛了,等阿彌陀佛來接引。大部分都抱著放棄的心態,都放棄。因為看不來。那麼在台灣有幾位諸山長老,講這個《楞嚴經》,大部分,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全部都是用台語的。
如果你想要利益無量無邊的佛弟子,就不得不用國語的再講一遍。如果要讓正法重現,末法時期,再一次的佛慧高照,轉大法輪,破魔境界,只有講《楞嚴經》。講這個《楞嚴經》前,諸位必須有一個很健康的心態。譬如說有一個人帶了一瓶毒藥,一個瓶子,裡面是毒藥,要去仙人那邊求這個甘露,這個甘露水是起死回生的妙藥。來到這個仙人的旁邊,仙人告訴他:你要求我的仙丹妙藥,甘露不死之藥,要盛這個不死之藥,你必須把你那一瓶毒藥先倒掉。那一瓶毒藥先倒掉,洗乾淨,才能夠接受我的甘露水,才帶得回去。
今天我們要講《楞嚴經》,不管你以前是修的什麼法門,親近的是哪一個上師,在哪一個道場修持,擁有任何的知見,我們都必須統統放下來。在《瑜伽師地論》這麼說:眾生著於五欲六塵而有輪迴,修行人著於知見,繼續輪迴,修行人貪著財色名食睡,所以,生滅執著的心一直擺脫不了,所以一直輪迴。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別人看法跟他稍微不一樣的,就說別人是魔,好像不跟他修同樣的法門是一種罪過。有的人弘揚了某一個法門,就一直排斥其他的法門,這不是佛陀的正確的思想。佛法沒有這樣子。那麼我們今天要講這個《楞嚴經》,諸位要萬緣放下。暫時放下你以前看的經典和建立的種種知見,我們一起來接受佛陀在《楞嚴經》上的指示,來接受佛陀的甘露法雨,這樣甘露才裝得回去;否則一直卡在某一種觀念裡面,一直排斥一個角度,那麼,法不受益。


古來有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為什麼叫開慧的楞嚴?第一個就叫你拾識用根,捨生滅的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用根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眾生看一件事情,馬上落入觀念,卡在觀念,同時執著一個觀念,不知道自性本空。所以一直沒有辦法顯現那個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顯露不出來。在《楞嚴經》裡面,見就是性,無性不能見。聞就是性,無性不能聞。見一切法,即見自性,相盡性就顯,看不破假相,就只有生滅輪迴。二話不說,就一直輪迴。開慧的楞嚴。所以,要開智慧,一定要明心見性。所以,《楞嚴經》就是叫你大徹大悟,叫你明心見性。因為它叫你捨識用根,舍意識心,用不生不滅的根性修行。一切眾生的修行,都在相上打轉,計較這個,計較那個。
有一個居士,在電梯碰到師父了。我問他:老菩薩!你一天念多少佛呢?他說,我一天念三萬!他說:師父,你也念佛嗎?我說:念啊,當然念啊!他說:師父,你一天念多少呢?我說我一天念一句。他說:啊?你只有念一句?我說我這一句,從早念到晚,從晚念到早,從不間斷,只有念這一句。你那三萬還有間斷呢,我這一句還沒間斷呢。我們要了解佛法是心法,是自性的法門。自性一定要自度,佛只是給我們增上緣,不能搞錯。成佛的法華,在《法華經》裡面有授記,為這些弟子們授記,包括這些證阿羅漢果的,還有極惡的眾生,就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佛陀也跟他授記。這成佛的法華,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但是有沒有碰到因緣,這個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你沒有碰到善知識,沒有碰到這個因緣,你有佛性,你也開顯不出來,沒有用。所以,這個是成佛的法華。《法華經》裡面是講究竟一實相的道理,一實相的道理。富貴的華嚴,為什麼講《華嚴經》是富貴呢?因為它的內容是包羅萬象,講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一能容大,大能容小,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海印三昧同時顯現,就是華嚴的境界。不讀華嚴,不知佛教的富貴。所以自古以來說: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
那麼另外,《涅槃經》,什麼叫做大般涅槃呢?就是每一個眾生,有因緣碰到佛法,都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叫做大般涅槃。另外一個就是《楞伽經》,這個都是大部的經典。《楞嚴經》就如同小部的大藏經,這個《楞嚴經》包羅萬象,接近七萬個字,六萬九千多字,是指經文,不是註解。經文六萬九千多字,將近七萬個字,包羅萬象。《楞嚴經》如同小部的大藏經,換句話說,把《楞嚴經》好好地研讀一遍,等同看過一遍大藏經的精要、精華。這個《楞嚴經》包括禪、淨、律、密,全部都包括在裡面。禪講明心見性,《楞嚴經》講舍識用根,阿難找不到真心,佛陀七處徵心,阿難就是找不到心,不是找內,就是找外,就是找不到這顆心。講舍識用根,就是叫你明心見性。淨,譬如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就是入三摩地,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定,進入三昧的狀態,才叫做有功夫。
我們很多人看經典都看一半。念佛打妄想,他不知道《彌陀經》進而那一句話很重要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後面這四個字很重要:一心不亂。任何的法門要成就,統統要進入三昧的正定,否則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拜佛可以,行!你要拜得很有功夫。你念佛,行!你要念得很有功夫,念到不起煩惱。你現在心都定不下來,臨命終再病苦上身,內煩惱,外色身病苦,你要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三昧的功夫,行嗎?很多人都誤會了修行的定義,念幾聲佛就叫做修行,拜幾拜佛就叫做修行,吃吃素就叫做修行,這在佛法裡面絕不是這麼樣子的,你念佛能達到念佛三昧定嗎?念佛三昧定嗎?在佛前用功念佛,念珠放下來,下來又跟人家爭吵不休,是非人我,這個哪算修行呢?
你拜佛,能不能體悟,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呢?能禮也是空,所禮也是空,其實,禪跟淨本來就是不二的東西,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那是一個餌啊,那就像釣魚的一個餌啊!我們釣魚不是要下一個餌嗎?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就是餌,告訴你最方便也是最究竟,念佛總比沒有念好。慢慢有一天,你的經教,你心開意解,漸漸來,漸漸來,進入狀態,佛陀說:到最後要進入什麼?要三摩地,就是進入三昧的狀態。沒有三昧,不可能成道的。就是你念佛一定要念到非常有功夫,什麼都看得破,什麼都放得下,什麼都自在,什麼是非恩怨,到我們身上統統沒有發生。這種功夫,才叫做真正修淨土的人,心淨則國土淨啊。我們現在弄錯了方向,念幾聲佛就認為自己很有修行,煩惱起來也不管它,跟眾生斤斤計較,一天到晚爭吵不休,也認為自己在修行,連那個最基本上的和合無諍都做不到,修什麼淨土呢?淨土它是心清淨,完全清淨,念佛達成一片,念佛三昧定,這樣叫做修淨土啊!律,在《楞嚴經》裡面講,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四種清淨明晦,這個就是律,殺、盜、淫、妄都禁止。那麼密呢?就是五會楞嚴神咒,統統就是咒心,不是末後那一句,唵阿那隸。從那邊開始叫做咒心,不是的。是從第一句開始到五會,統統叫做咒心。
(二)
是從第一句開始到五會,統統叫做咒心。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從第一句到最後,五會統統叫做咒心。有很多人不了解,認為說:《楞嚴經》、楞嚴咒下午不能念!我說:這是誰講的?釋迦牟尼佛誦五會楞嚴神咒,派文殊師利菩薩前往救度阿難被攝入淫室的時候,就是下午的時間。如果早上念楞嚴咒才有感應,那麼下午就沒佛了?天龍八部跑去哪裡呢?他們也上班、打卡嗎?這講得通嗎?如果說:下午、晚上就不能念楞嚴咒,那麼人家打楞嚴七、楞嚴咒七,怎麼辦呢?只有早上能念,下午不能念,晚上不能念,那麼,七天七夜還念楞嚴咒呢?還念七天七夜呢!下午怎麼辦?晚上怎麼辦?所以我們應當了解,經教不通,心性不明,亂說法義,壞佛正法。
那麼這個《楞嚴經》它是屬於密教部的,諸位,整部地看過大藏經的人都知道,整部的大藏經大致上分成幾個部:一、叫做經部;二、叫做律部;三、叫做論部;四叫做經疏部;五叫做律疏部;六、叫做論疏部;疏就是註解的意思。七、就是密教部;八、叫做雜藏部。雜藏部就是不屬於經、律、論、密教,統統不是,排在後面,叫做雜藏部。經、律、論、密、經疏、律疏、論疏、雜藏,大藏經的內容,大概是這麼一回事。《楞嚴經》它是屬於密教部的,你在經部找不到《楞嚴經》;在律部也找不到《楞嚴經》;在論部也找不到《楞嚴經》 ;要到密教部,可見這個楞嚴神咒有多重要。列為密教部的寶典,卻為禪宗所共同尊奉的無上的寶典。
這個《楞嚴經》就是末法的照妖鏡,法滅的時候,《楞嚴經》先滅,這一部《楞嚴經》是破魔的大法。所以講這一部《楞嚴經》,能令正法重現,佛日增輝,法輪常轉,但是魔障也特別多。為什麼叫做照妖鏡呢?現在末法時期,動不動就說他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有的人自稱,他是六祖惠能大師再來的;有的人自認為是文殊師利菩薩再來的。這在《楞嚴經》的後面就講得很清楚了,叫做洩佛密因,告訴你,真正菩薩來的,一句都不能講,是佛所禁止的。他是真的菩薩來的,他也不能告訴你。千萬不要被外面的五花八門惑亂你的清淨自性。現在都是這樣子,搞得不倫不類,妖言惑眾,眾生因為沒有正法眼藏,也沒有開般若的智慧,分不清楚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空間,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許的法,他就覺得很知足,他就覺得這個就是一個善知識,一個大善知識,他(眾生)就傾心地依附他,不曉得他把你引導,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都不知道!一講,就是自己對,全部的、台灣省的、包括全世界的出家人,統統不對!有的居士一講經,就是他對,其他的法師、大和尚,多麼有修行的禪淨律密,都不如他,處處找人要辯論。大善知識應當是謙沖自牧的,也不會自己說:我是大善知識!也不生大我慢的心,就算經教非常地通達,他會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的表達自己,謙虛也不一樣可以表達自己嘛!沒有一個大善知識說狂妄無知、輕慢眾生、不敬三寶,能稱上一個大善知識的。這個很可笑!
但是,我們末法福報不夠,沒有正法眼藏,眾生哪能分辨是邪是正?因為他本身沒有大悟,所以就任外面的這一些邪魔外道任其擺佈,有的破產,搞到破產,有的斂財,有的騙色,搞到後來,傾家蕩產,給這個所謂魔化現的善知識。這個在《楞嚴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了!《楞嚴經》自古以來,高僧大德都列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寶典,幾乎沒有一個高僧大德不看《楞嚴經》的。我們本次講經,採圓瑛法師講義,分上跟下,本來只有一冊,那麼厚的,所以我們在印刷的時候,就把它分成上跟下,你要拿的時候才方便。講到上冊的範疇,你拿上冊來。
我們為什麼要採《圓瑛法師講義》呢?因為他保有傳統叢林的講經風格,在講經前,用十門把《楞嚴經》提綱挈領。近半世紀以來,我理解的《楞嚴經》,有十幾種註解,最有名的《楞嚴正脈》、《楞嚴經講義》。十多種的註解裡面,我們加以稍微比較,近代註解《楞嚴經》的,一講到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無人能出其左右。所以,也是台灣高僧大德講《楞嚴經》的採用的一本教材。師父也不例外。台灣的福報很大,最近台北的大毗盧寺成觀法師,註解的這個《楞嚴經義貫》,也分上、下冊,這本《楞嚴經義貫》是白話的註解,非常適合現代的人看。他把這個經文註解,最後,又把它貫穿一遍,叫做義貫,義貫就是義理貫穿,寫得通俗,寫得白話,很用心在寫,我最近才把它看完,因為它最近才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特色除了義理貫穿以外,把楞嚴神咒,五會的楞嚴神咒,統統地加以解釋。一般我看高僧大德的註解,到楞嚴神咒就帶過去;成觀法師這裡,因為他有研究過梵文,他把五會的楞嚴神咒的義理講得、解釋得非常地清楚!我們要了解,沒有宿世的善根,諸位如果以前沒有種下了善根,你今天是不可能坐在這個位子聽講經說法的,根本不可能。換句話說,諸位能夠坐在這個地方,你們所修的善根,不是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的善根,才能夠坐在這個坐子上的。
師父自認為,我前世也是修行人,你們身旁的這幾本書,師父花多少時間把它看完呢?第一遍,我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的時候,跟廣化律師請假,我不是外出,我是跟廣化律師講:我想把《楞嚴經》看完,懇請恩師能夠讓我不參加早課、晚課,全力以赴地來自己閱讀,因為沒有人講啊!自己閱讀。我整整用了七天七夜,還做筆記,七天七夜,把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從第一個字,從頭看到最後一個字,每天只睡一個鐘頭,七天七夜把它看完。這個成觀法師的《楞嚴經義貫》,我用了十三天的時間,它三千五百多頁,到將近二千六百頁,師父整整用了十三天的時間,看到那個眼睛都出血絲,看到了凌晨,一個晚上睡不到兩個鐘頭,就是這樣不眠不休地看,十三天全部把它看完。楞嚴神咒,師父用十八個鐘頭把它背起來,那是因為讀大學的時候,去鳳山佛教蓮社,那時候是居士身,看那些比丘尼,個個都倒背如流,我很慚愧,那時候是在家居士,我一個男子大丈夫,這樣拿課本不好看!所以,我偷偷地,不讓人家知道,開始背,開始背楞嚴咒。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就沒拿課本了,煮雲老和尚:林同學,你去拿課本呀,楞嚴咒很難,去拿課本呀,趕快去拿課本。我就。他說:要早課了,趕快去拿課本!等一下就開始早課了,早課就是念楞嚴咒,唰~~~。這煮雲老和尚:哇!這是什麼再來的?他不知道我三天統統把它背起來。換句話說,你們課桌的那一疊,師父用二十一天,你們身上的那一疊,師父用二十一天,全部都看完。你呀,恐怕二十一年還看不完。所以,這個還是要有一點點宿世的善根。
再來,那一本的《表解》,此《表解》非彼表姐,這個是《表解》。這一本《表解》是師父1980年校對的,白聖大和尚著。這一本《楞嚴經表解》是配合《楞嚴經講義》,把它提綱挈領的,綱領畫出來。這個《表解》在台灣的很多佛學院都申請,而且可以省時省力地來研究《楞嚴經》,有輔助講解《楞嚴經》的功能,所以,這一本是必帶的,是師父校對的。1980年師父27歲,當時在念南普陀佛學院,我看到這一本《楞嚴經表解》,愛不釋手。這一本配合《楞嚴經講義》,它是提綱挈領。下次上課的時候,把上冊,圓瑛法師的《楞嚴經講義》上冊、成觀法師的《義貫》上冊、還有《楞嚴經的表解》小小的一本,要帶過來。那麼我們這一次的上課是解行並重,以前我講《楞嚴經》,講完了就走人,就休息;這一次不一樣。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都蒙受其利,所以師父願意留下來,陪大家誦楞嚴神咒,解跟行並進。因為星期六跟星期天不上班嘛!那麼這個工本費要收一千元。為什麼要收一千元呢?很多人來到佛教的地方,把法寶拿回去,隨手一扔,像垃圾堆一樣扔著。來這裡,我們印得多辛苦,他拿回去,也不珍惜。所以我們這一次改變策略,要收錢。大家都知道,我是最不貪的,收錢是為了讓你珍惜法寶,這一千塊是你自己出的,因為我們只有印一千套。所以這裡有幾種情形,我們有慈悲、有原則,原則就是你每一個人我們都要收工本費一千塊,讓你懂得珍惜法寶,這是一千塊自己買的,你要珍惜!我們也有慈悲心,如果你真的經濟上很困難,景氣不好,你真的很想來上課,沒關係!你跟我們101室匯報一下,免費!但是有條件,就是一定要來聽課。有的人說,師父,我沒錢繳,我想請這五本回去自己看,我沒有錢,我又很想請法寶回去看,行不行?不行,不行!我們只有印一千套,是要給有心研究《楞嚴經》的人方便。你今天來聽課,明天又有新的幾個人來,我們這裡哪裡有課本呢?統統拿回去,不助印,不繳工本費,拿回去,也不來聽課,不行!我已經宣布了,拿了這五本書,走出文殊講堂大門一步,犯盜!不騙你的。我已經劉得很清楚了!
什麼叫做《首楞嚴經》呢?首楞嚴是什麼意思呢?首楞嚴就是一切事究竟堅固。怎麼樣能夠使一切事究竟堅固呢?諸位!要了解一切事究竟堅固,就是一定要開採真如自性。《圓覺經》裡面講,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達,通達;妄,就是因為它是緣起的,因為它是生滅無常的,因為它是空無自性的,它本來就空無一物,是緣起湊合起來一個假相,你認為有一個實體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了解達妄本空,通達這個虛妄的東西,萬事萬物都是空無所有的。知真本有,知道我們這個如來藏性,本來就存在,叫做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那麼,你一定要用本性來修行,才能夠達到究竟堅固。如果我們用意識心的話,太多的情緒變化,這個叫做輪迴。諸位,什麼叫做識?什麼叫做本性?識就是看到一件事情,比如說:你愛一個人,或者恨一個人,比如說你恨一個人,回來的時候,內心裡面一直翻騰,一直不能寬恕對方,好像有那麼一回事,聖人看過來,你被騙了,你被假相所騙了,現在你恨一個人,那個恨就是識,生滅意識心。可是,修行人雖然知道那是虛妄的東西,沒有經過下功夫,進入三昧定的時候,道理統統知道,可是煩惱一起來的時候,他個性一樣是爆發出來。修行是點滴的功夫,雖然知道要捨生滅的意識心,可是他沒有大徹悟、見性,見到那個如如不動的清淨自性的時候,在他前面一晃,煩惱就引出來。相不現前,回到家,自己也是越想越氣。這個就是生滅意識心,這個就是一直輪迴。譬如說你愛一個人,看他的時候,很有吸引力,回來之後,拼命地想,一直想。哪怕再看一面也好,這個也是意識心。看跟不看,統統零。為什麼,看也是空,不看他還是空,因為有一天,大家都要化做一堆骨頭,沒有任何一個人例外。所以,我們要達到首楞嚴,叫做大定。《首楞嚴》講什麼?就是講大定,佛的大定就是首楞嚴定。他說:奢摩他定、三摩定、加上禪那的定,三種定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
(三)
三種定加起來,就是首楞嚴大定。奢摩他定、三摩、禪那,奢摩他翻譯成中文叫做止,三摩翻譯成中文叫做觀,禪那翻譯成中文叫做止觀均衡、平等。奢摩他定、三摩定、禪那定,三個加起來,叫做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佛的定,就是明心見性的定,二六時中統統在定中,不管是行、住、坐、臥,統統在定中,說法也在定,統統在定。所以開講《楞嚴經》,就是要開採人人、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性,所以這是一部最上乘的禪宗的寶典。也是最上的密宗寶典,也勸人家念佛。
什麼是如來藏性呢?為什麼要開採如來藏性呢?在《楞嚴經》裡面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波斯匿王是佛陀​​的弟子,波斯匿王跟佛陀是同年齡的。換句話說,佛陀講《楞嚴經》是六十二歲,因為波斯匿王也是六十二歲。波斯匿王六十二歲,佛陀剛好也是六十二歲。佛陀就問波斯匿王:你幾歲的時候見過恒河呢?他說我三歲的時候見過恒河。你今年六十二見過恒河,你的見性有沒有改變呢?他說:沒有變!那麼你什麼東西變呢?我們從出生,嬰兒出生,慢慢地成長,到了老了,開始有皺紋,開始有這個皺紋,老了就開始有皺紋,什麼名牌、什麼化妝品,都沒有辦法。用抺牆壁的來,也沒有辦法。還是見到了皺紋。這波斯匿王說:老了,看到皺紋了!佛陀告訴他:你可曾知道,我們身上有一種東西是不起皺紋的嗎?波斯匿王說:啊?我們身上有一種東西不起皺紋?是什麼呢?就是如來藏性。就是每一個人的清淨自性。求其生,不可得;求其老,不可得;求其死,不可得。生老病死,皆不可得。因為那是精神層次的東西,哪裡有皺紋呢?我們身上是有一種東西沒有皺紋的,我們為什麼會有皺紋呢?都是在相上,都是在假相裡面說,這是有皺紋的。我們的心靈,在什麼時候起皺紋?執著的時候,起執著的時候,起分別心的時候,起顛倒見的時候起憤怒的時候,起嫉妒心的時候,起貪嗔癡的時候,這個時候,心靈就被無明所推動,就起皺紋,煩惱。所以,無明風一動,境界一來,心控制不住,重複地一直煩惱。我們的心靈的大海,一直起這個波浪。
全世界的每一個眾生都愛惜自己的家庭、老婆、兒女,愛自己的丈夫,所以要講解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在親情的昇華和佛道的超越保持一個平衡點,這是需要有理性、智慧功夫的人。既想要了生死,就不能對六親眷屬太貪染、太執著。太過冷漠無情,也不是一個佛弟子,佛弟子也很有感情,但是,卻很有理性和智慧,很有理性和智慧,卻不失熱誠,不失誠懇。所以,佛之大定,就是首楞嚴。佛陀有了首楞嚴的大定,功夫如何呢?這功夫就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在《楞伽經》有一段這樣的對話:大慧菩薩問佛,說:世尊!您何不簡單形容一下,如來的心境如何?哪一種人才堪稱為如來?世尊說:若有百千萬億的眾生,來到世尊、佛前,無理的打罵佛陀,無理的打罵世尊,經百千萬億劫,佛陀不生一念嗔恚之心,是名如來。你做得來嗎?佛陀為什麼值得我們這麼樣​​子的推崇?佛陀為什麼這麼樣子的值得我們崇拜?這樣子的讚嘆呢?因為他做得到,我們做不來。不是像上帝,你看聖經,上帝動不動就降災給人民。我看了三藏十二部的經典,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動一個嗔恨心,不但不動嗔恨心,還要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釋迦牟尼佛說:榨沙不出油,大慧,榨沙不出油。佛陀煩惱斷盡,經百千萬億劫的圧榨,佛陀不起一貪煩惱之心。沙非油因,榨這個沙,絕對出不了油。佛陀已經全部煩惱斷盡了,無論你如何地傷害他,無論你如何地毀謗他,他都不起一念的煩惱之心。諸位,我們想想看,我們二、三句話就徹夜難眠,別人才講一句、二句的話,我們就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把他的骨頭咬碎。我們看看什麼是如來?是怎麼樣才能夠進入解脫的境界?就是定。沒有定,你就是沒有辦法進入解脫的境界,因為你定不下來,你想盡辦法要把它定,但是忍到最後,就沒有辦法忍得下來了。所以如果你是一對怨偶,請聽師父的勸告。你是人家的老婆,或是人家的老公都沒關係,不要常常講,我忍耐你很久了,這樣有一天會爆炸。
我忍耐你很久了,這一句話要轉,要轉識成智。要轉,怎麼個轉法呢?要常常告訴自己:我的債快還完了,我的債快還完了。世間人看到老公死的時候,痛哭流涕。如果兒女都長大了,都五、六十了,老公不幸地死掉,世間人她是痛哭流涕,悲傷。首楞嚴大定的人,要躲在門縫偷笑!為什麼?她沒有這個淫欲嘛,這一關就斷了。要進入佛的首楞嚴大定,出家,離欲,在家,要少欲。慾望要少,尤其淫欲要少。所以,修學佛道,跟世間人看法剛好相反。世間人死了老公或者死了老婆,當然太年輕死了也不好,孩子沒有爸爸,或者沒有媽媽不好。如果修首楞嚴大定的,如果是老公已經六十了,還留了一大筆的財產,剛剛好。不需要應付任何麻煩的事,身上又有錢,然後又放得下,哇,修首楞嚴大定特好。所以有這樣的人,你老公不要你的,記得在門縫笑得很開心,從此以後,清淨行,遠走高飛。所以說:佛的大定,他必須要戒殺、盜、淫、妄、酒,統統要戒。你沒有三昧成就,沒有進入大定,就沒有辦法成就佛道。不管你修哪一宗,你就是要有定。念佛要有功夫;拜佛也要有功夫;平常生活與人相處,都要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培養楞嚴大定的功夫。
整部《楞嚴經》在講什麼呢?幾個重點:
一、舍識用根,先分清楚什麼是妄心?什麼是真心?
二、五會楞嚴神咒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防止魔事,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這是《楞嚴經》的特色,教你防止色、受、想、行、識所引發出來的貪染心,而不著魔。譬如說,那裡面有講的,就你念佛,念到你看到了十方佛,淨土跟你如同一個世界,沒有了娑婆世界,當你念佛的時候,進入了定的當中,念佛念到南無阿彌陀佛。見到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你前面,《楞嚴經》講,記得你要如如不動,不作聖解,若作聖​​解,即著群邪,連到這個功夫的時候,統統不可以動一個念頭的執著,也不能大妄語說你已經成佛,大徹大悟了。
《楞嚴經》的重點:舍識用根;重視楞嚴咒;防止魔事,五十種陰魔。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記得趕快離開。大妄語。真的菩薩再來的人,他不會講的,也不可能講給你聽。《楞嚴經》的重點:舍識用根:識就是妄識,就是妄心,用根,就是用心,用真心。妄心就是生滅心,真心就是不生不滅的心。用你聽得懂的名詞,就是碰到任何的事情,不要太情緒化,常常告訴自己:此是幻,此亦是幻。今天碰到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告訴自己,此是幻,這是幻,緣起如幻的事情。明天再碰到你解不開的事,告訴自己,此亦是幻,這個也是幻化,緣起幻化,不實在的世間。云何在緣起不實在的幻化的世間,用執著、用分別、用顛倒的心,統統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需要修行的課程,千萬不要被假相所黏住。看一件事情,聽一件事情,音聲,動用到執著的心,這個就是妄心。叫做意識心。
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只要動執著的念頭,統統叫做妄心。那麼真心何處覓呢?真心現前當下一念,不執著、不分別、不顛倒,同時就是真心。離開妄心,找不到真心。立一個真心,這個真還是妄,真心不可立。一法不立,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行,名為佛行。不住一法,名為正法。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見相即見鬼。見到緣起的東西,了知空無自性,萬法著不得。來讚歎你的,你就隨喜功德;來毀謗你的,你就合掌令歡喜;你也要如如不動。讚歎是生滅,毀謗還是生滅。讚歎是幻,是虛幻,毀謗還是虛幻的東西。所以當我們了幻即離,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是《圓覺經》講和很清楚。所以我們要捨識用根,舍妄心,用真心;但是你不要認為有一種東西叫做真心,妄放下,同時就是真。不可以再立一個真,頭上安頭。如果我用一句話,可以解決你所有的煩惱,只要你聽得進​​去,這句話你一定要背起來,你一定要背起來。你就不會頭上安頭。這一句話你呼得進去,你一輩子都沒有煩惱,如果你肯用的時候,這句話就是: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徹底沒有,你有意見,就會知見立知。我們就是意見太多,這個也意見,那個也意見,就開始這個煩惱,那個煩惱。我們意見提出來,人家高不高興我不管,我就一直講,就一直講。
但是,我們在團體裡面要提出意見,是用好心,善良的心,佛的心,提出良好的建議,這個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如果我們情緒一直在知見立知,就是頭上安頭,清淨自性本來就沒有貪嗔癡慢這些虛妄的東西,相不可得,相盡性就顯嘛!而我們在緣起緣滅裡面拼命地住著,拼命地提出種種的知見,頭上安頭,清淨心本來就很清淨的東西,你一定要把它安一個塵。所以,你對一件事情有意見,這一件事情又必須去推廣它。所以,夫妻為什麼常常會吵架,就是因為想要改變對方。用自己的知見,想要改變對方。所謂知見,就是觀念。用自己的觀念,一直強加在對方的身上,叫做知見立知。這樣夫妻都會活得非常非常的痛苦!同事也好,師生之間,師徒之間也好,同參道友之間也好,記得!勉強會造成不幸,千萬不要用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樣你活得很辛苦,對方也活得很累,夫妻之道也是這樣子。你只要遵守我這一句話:我對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徹底沒有意見,大家就可以發揮其所長。為什麼每一個團體都會爭吵不休呢?因為知見立知。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想裡面,建立一個強大的知見。我看那個寫那個註解,寫得多嚴重,說:末法時期,不修淨土法門,簡直是喪心病狂!嚴重啊!修念佛法門的人,就好像如果不跟著他一樣,就統統是不足以談,統統把你判作敵對。所以有一個高僧大德的那一句話,我非常地讚歎,他說:一直強調末法時期,忽略了大般若智慧的重要!講得真是好!唉,末法了,這些大般若智慧統統不要研究,以前叫做信解行證,我現在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誦一部《無量壽經》,再來,就是等死,等阿彌陀佛接引。中間的煩惱怎麼辦?不要管它!他不知道說中間的這個煩惱,我現在聽了淨土法門,我現在不解如來的究竟實義,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煩惱。臨命終能作得了主嗎?現在情緒都控制不住,臨命終再加上病痛,你能做得了主嗎?所以,我們應當知道,佛法是很了不起的,絕對不是世間人所講的消極、迷信,佛法是大智慧的法門,能夠徹底地解脫,何況跟眾生相處?
(五)
這個楞嚴神咒持完,我們迴向。今天我們聽的這個楞嚴咒呢,是師父和法觀師一起合唱的,合誦的,這個音調不錯,法觀師的聲音很好,我的聲音更好,所以這個楞嚴咒持起來就很好,很快,大家要認真。楞嚴咒既然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我們怎麼不誦呢?所以,你要感謝師父,陪大家誦咒,要不然,講到九點半,下課!我就上去休息了,多好!可是我認為要解行並重,要陪陪大家,明天、後天都不上班嘛!是不是?不用急啊,急什麼呢?要赴什麼呢?好,放CD。怎麼沒有聲音呢?大聲、大聲,太小聲了。
誦楞嚴神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文字略)
迴向:願以此功德(師父念)消災在座諸位法師、護法居士大德消災點燈者迴向在講堂設立亡靈拔度者??(一起念)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以報身同生極樂國??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好,昨天我們談到,《楞嚴經》的重點是在講什麼呢?《楞嚴經》的重點:一是捨識用根,舍生滅心,用不生不滅的根,六根裡面的根性,在眼叫做見性;在耳叫做聞性;在鼻叫做嗅性;在舌叫做嚐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根性。那麼舍識用根就了悟了真心的本體,用這個真如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修行,一剎那之間就與佛相應。我們因為用意識的生滅心來修行,所以百千萬劫不能成道。我們現在一下手處,就用不生不滅的根性為本修因,直接就契入佛的涅槃本懷,那麼舍識用根,有這個好處,直取佛道,直取涅槃。
那麼《楞嚴經》的重點呢?昨天我們講了五會楞嚴咒的重要,我們也把經文講了一遍,這個功德利益,讓大家都有了信心。今天呢,我們來繼續談《楞嚴經》的重點,是防止魔事,就是防止著魔。由於很多人不知道,修學佛道是用真如不生不滅的心性在修行,一直在相上里面打轉。譬如印光大師書裡面有講:就憑著這一念,急著見佛的心,就會著魔!鎖定目標,非見到佛不行,就憑著這一念,刻意的想見佛,他不知道說清淨心相應,自然見佛,至誠懇切,佛自然現前。他是刻意地求,那魔就會投其所好,在後面五十種陰魔,他就會告訴你,魔就會投其所好,讓你看到種種的異相、瑞相​​,見花、見光、聞香,看到蓮花及諸佛,上至十方淨土,下至阿鼻地獄,都讓你看得很清楚。你會發現,喔!你好像很有修行,就動這個大我慢的心,就著魔!
如果我們也能夠了悟色受想行識,內四大、外四大,無非是如夢幻泡影的緣起法,不實在的,那麼知幻即離,離幻就覺。這個色受想行識,所引出來的奇異的現象,會使一個人修行當中,貪染某一些事情,貪染大神通,就求大神通,他就投其所好,想見佛,投其所好變佛。在五十種陰魔裡面講:如果有修行人在這裡修行,他能夠聞到遠處,很遙遠的地方,二個人在講話的聲音,你千萬不要認為說你很有修行,這個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解脫。譬如說:你坐在這裡修行、打坐,你能夠聽到美國的朋友在講話,或者是台北的兩個朋友在講話,而且他們的講話就如同在近距離一樣的,然後,打電話,說你們兩個在講什麼,他們二個會嚇一跳:喔!原來你是佛!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否定,我們不是佛,這個只是心光外洩,積極努力地在用功,超乎一般的異象,所顯現的色受想行識的一種異象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千萬執著不得。若作聖解,即著群邪。千萬不能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有修行。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相,眾相本空,相不可得。
《金剛經》講,菩薩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見相你就有東西可以貪,貪不到就起嗔恨心,這貪嗔癡就連續一直作用。我們清淨的心靈就一直受到強大的損傷和刮痕,我們的傷痛,永遠沒有辦法弭平,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如風吹光,也沒有辦法做到船過水無痕,船過了,水本身沒有痕跡。事過境遷,我們令心無所住,這一念,當下解脫的心性功夫是要培養的。而且是最重要的,萬法回歸當下。什麼叫做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色即是空,在凡夫界來講的話,有色、受、想、行、識,《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呢?色是緣起法​​,它就是畢竟空,色法即是佛性。大悟的人,見一切相就是清淨法身。換句話說,凡夫看這個境界,跟聖人看這個境界,是完全不同。凡夫看這個世間,色受想行識清清楚楚,聖人看這個世間色受想行識畢竟空。我們想要脫離一切的痛苦,《般若心經》那一句話,你不能不體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想要超越痛苦嗎?很簡單,也很難,就是把身心徹底看破,色即是空,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在佛的法界裡面,法界平等,無相無不相,究竟一實相。若論緣起,千差萬別;若論平等心性,統統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畢竟空寂。
所以,對境寂然,常不離佛。什麼是佛?對一切境界可以作得了主,能夠入於不生不滅的寂然、寂然。對境寂然,常不離佛。你想要見佛嗎?記得,了悟一切如夢幻泡影的世間,沒有實體可得,就輕輕鬆鬆地放下;這一句也是方便說,性相本一如,何來住無住?我們講無所住,佛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眾生執著得很厲害,所以佛叫人無所住;當一個人大悟了本體的時候,沒有那個東西,你住什麼呢?談什麼住與無所住都不對,性相本來就一如的,相本來就是空。所以達摩大師講:見相即見鬼。你見到一種相的東西,以為實體的東西,那個相都在迷惑你的清淨自性。如果你不能了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你的內心的心靈的傷痛,將永遠沒有辦法弭平,你會為某一種事情一直困擾。聰明的人、大智慧的人,一念之間就放下。
二個人爭吵,持續很久沒有停止,就表示兩個人都不對,這是哲學家講的。二個人一直爭執,堅持不下,就表示這兩個人都不對。佛法懂得退讓,懂得謙卑,懂得包容,用佛的心,作用在這個世間,快樂無邊。可是我們不懂,也不會用,我們用的是煩惱。我們被佛同情,被菩薩所憐愍,我們不能做一個主宰自己的人,所以叫做凡夫,叫做煩惱的眾生,​​叫做無明的眾生,是很可憐,讓諸佛菩薩悲愍我們。可是我們今天叫到了正法,我們應當了解,修行的重點在哪裡?修行的重點:一定要明心見性,明本心,見本性。明本心,見本性有什麼好處呢?它就像一個健康人的身體,有免疫系統。我們的心靈如果明心見性,它就有免疫系統。任何煩惱來,打不倒;任何境界來,打不倒;任何順境、逆境來,也打不倒,也動搖不了他,何以故?順逆二境本如幻,本來就像虛幻的東西。
有一個小姐,她十幾歲的時候生理期,這是我看醫學報導的。她每次生理期來,她就是很痛,痛到受不了,她每個月為這個事情非常非常地苦惱,非常地苦惱、困擾。後來人家給她介紹一個醫生,是西醫,人家給他講這個西醫多麼的了不起,多麼的厲害呀!她就抱著一線希望,就去找這個醫生。這個醫生一看,這個簡單!就開藥給她,開這個西藥。第一個月吃了,真的沒有痛;第二個月吃了,真的很好,沒有痛;到第三個月就不是這樣子了。前面二個月都沒有痛,那表示很有效囉!她在圖書館上班,這個小姐在圖書館上班,吃了,第一天還沒有事,第二天西藥一服下去的時候,在圖書館裡面沒有辦法呼吸,全身發抖,發抖,她以為圖書館的冷氣壞掉,跑出來外面想要曬一曬陽光,呈半昏迷狀態,頭痛劇烈,噁心,一直要嘔吐,快昏倒,吸不到氧氣,在醫學裡面講,就像登高山,登上高山缺少氧氣,呼不到氧氣,才服用第三個月而已。這個就是用強大的止痛劑,讓你暫時止痛,看過來好像沒事。
我講這個例子,有很重大的意義,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的,它沒有免疫系統,知道嗎?今天痛了,吃個普那疼,去給西醫看一下,吃個止痛劑;今天痛了,再去吃一個止痛劑,反正就痛嘛,吃了馬上就好。就開始上癮了,久而久之,它這個西藥所殘留的餘毒,到最後爆發出來,就無法承受的痛。我沒有否定西藥的功能,也不是說西藥全部不好,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這個例子告訴你說,用意識心修行,就像止痛劑一樣,自己本身沒有免疫系統,就像一個人身體健康,如果一個人身體健康,對不對?像我們法師裡面,有的人身體很好,一感冒,喝喝開水,躺一下,人家甚麼藥都不要吃,好了。好了呢!是不是,這個他本身就有強大的免疫系統。一個明心見性,大悟的人,他的心靈就有免疫系統。無明就像細菌一樣,它會攻擊你,你坐在那個地方,莫名其妙,無緣無故,就是一直煩惱。也不曉得在煩惱什麼,這個人對不起,那個人對我好、不好。到臨命終的時候,跟生死完全沒有關係。我們今天所忙的事情,都跟生死沒有關係,而且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可悲,也很可憐!因此,我們用這個小姐的例子,就可以知道,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暫時止一下。
譬如說,我今天煩惱了,我出國走一走,對不對?那還要看心境呢。也對,暫時,沒辦法,凡夫嘛!掙脫不了內心那種牢牢的心靈的枷鎖和桎梏,沒辦法掙開來,就只好求助於國外,去國外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走一走。我們修行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修行應當用本性修行,本性修行,見一切相千萬不要被黏住,如果你真的有功夫,昨天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哪個人好,哪個人不好,記得早上睡醒的時候,統統歸零。這個歸零,每天早上睡醒的時候,全歸零。每天都歸零,歸零,就是讓它呈真空狀態,習慣於這樣子,世間的是非恩怨,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徒增困擾。好,早上睡醒,重新開始,就是放下,放下,放下,就是這樣子,訓練到最後,就是性相一如。所以我們修首楞嚴大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單刀直入就見真心,見首楞嚴,那麼二六時中,都在定中。
修首楞嚴大定的人,必須要下二種決定心:一、決定用不生滅根性為本修因。就是你的下手處,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根性,六根裡面,眼見叫做見性,用這個不生不滅的見性,見性是什麼意思呢?見一切善、一切惡,統統不著。什麼叫做聞性,聞一切聲音、毀謗、讚歎,都知道塵自生滅,自性不動,那個只是音聲的組合而已。如夢幻泡影的音聲而已。是不是?這個也是緣起,本身就是空。舌頭嚐好吃的東西,千萬不要一直執著,因為這個吞下喉嚨以後,吞下喉嚨以後就開始消化,就開始製造糞便,如果我們被這個好的食物所牽制住了,半夜想到還流口水,這表示這個人的功夫還不夠。所以說:什麼是不生不滅的根性呢?就是眼見一切色,就知道色就是空,眼見一切色法,就知道了悟萬法皆是敗壞之相。見一切相,總知道萬法都是無常,盡皆不可得,決定放下。
再來,經文有一段很重要的,舍利弗問佛,說:世尊!何謂度眾生?世尊!令眾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為度眾生否?世尊答:作出見者,名為大邪見人。云何令眾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為度眾生?舍利弗:眾生界不增不減,佛界不增不減,法界不增不減。是故舍利弗:眾生界者畢竟空;佛界者畢竟空;法界者畢竟空。是故舍利弗!眾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即是眾生界,作此見者,名為佛見,不作此見,名為邪見。這一段的問答,就很修行。很有這個禪的味道了。就是告訴你:眾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從這邊度到那邊,是因為無明卡住,所以,我們方便說度眾生。而眾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的度和不度,空哪有從這邊到那邊呢?你看虛空,有從東邊到西邊、到南邊嗎?空、虛空都是如如不動,放在那個地方,我們的清淨自性也是這樣子的。那麼,不度眾生,師父今天您在做什麼呢?我今天在做如夢幻泡影,度如夢幻泡影的眾生,做如夢幻泡影的佛事,本不存在,可是還是要這樣做。因果很清楚嗎?是不是?論事相,就必須有因果;論理體,就必須論無生;論究竟實相,就究竟一切法無生。所以,舍利弗跟佛陀的這一段的問答,可以證明,可以了解,法界是平等的。
所以很多人看了那一句就看不懂,說:師父!多少人問這一句話,說:師父!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為什麼情跟無情都可以成就佛道呢?為什麼這樣子呢?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說:這一句話不是這個意思,樹木也可以成佛,那人也可以成佛,它不是這個意思。他說:師父,不是寫得很清楚嗎?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是寫得很清楚嗎?我說:那你的意思呢?說:樹木也可以成佛!我說:大邪見人!樹木是我們的依報,如何成佛?那怎麼解呢?很簡單。若大悟,當一個人大徹悟的時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內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還是平等。什麼叫做內四大,站在相上來講是平等的,當一個人成佛的時候,他可以把這個外面的境界,如同涵蓋到自己清淨的自性一樣。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為這個人成佛,能夠轉識成智,能夠轉境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人,才能這樣講。就是說: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這些樹木,都是我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它們也不離開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說樹木可以成佛。是因為有情的眾生成佛,能夠轉外面的物質世界為自己的清淨心性所包容。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是因為我們大徹大悟,轉有情的識變成大智,而這個大智,等同虛空,這個虛空就包容情跟無情,這樣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的,譬如說我們今天生病,我們要看醫生,醫生所下的藥,也是一樣的,地、水、火、風。譬如說:你到醫院去做什麼呢?戴氧氣筒,那是什麼?那是空氣啊!我們裡面要呼吸呀。內四大不​​調,必須假藉著外四大,以前沒有西醫,就上山採這個藥草,這個藥草難道不是地嗎?不是地、水、火、風嗎?它只是在轉換而已啊!可是,你必須藉重一個醫學的學識,要不然,你會把毒藥當作是甘露。所以,醫生就可以把毒藥變成甘露;而無知的眾生,會把甘露變成毒藥。是不是?我們了解內四大、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不二​​的,因為內四大生病,必須藉重外四大的醫藥。其實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們內跟外,是眾生在分的,就佛​​來講,大地的眾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傷害它,佛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傷害這個草木的,因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裡面,動一個嗔恨心的念頭去把那棵樹砍掉,也會傷害自己的清淨心。
我們這個叫做打卡式的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我們內心裡面的煩惱存不存在,都不去管它,反正我在這裡把這一部經誦完了,我有一個交代了。佛陀,你看。你誦經是給佛陀高興的?還是要降伏自我的?要得生死自在呢?啊?有一個人誦《金剛經》三千部了,跑到文殊講堂,跪在那邊迴向,我剛好從樓上走下來要吃飯。我說:年輕人,你來拜佛了不起!說:師父,我誦《金剛經》誦了三千部,我誦了好幾年,我今天特別來文殊講堂,在佛前迴向。喔!我藉這個機會好好地教育,我說你誦《金剛經》三千部,我現在問你:《金剛經》是誰講的呢?他說:當然是世尊講的囉!那現在請問你,你是誦給佛聽,還是誦給你自己聽呢?嗯?如果誦給佛聽,佛不需要你誦給他聽啊,他講的,還要你誦給他聽嗎?他說:那誦給自己聽。我說:那你誦了幾年了?他說:我誦了十幾年了。誦了十幾年,煩惱斷了沒有?沒有!那現在呢?還繼續誦。我說:《金剛經》裡面講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試說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誦經就是音聲啊!一下答不出來。你誦經求佛?佛早就跑掉了。他說:那我回去就不要誦了?我說:更糟糕,你不大徹大悟,不誦經,你做什麼?閒在那邊做什麼呢?他說:好難喔!那麼簡單,怎麼堪稱最上乘論呢?你以為當一個大和尚那麼簡單喔?他說:不曉得大悟的人心境這麼高!哪有這麼高?在這裡哪有比高下的?你沒聽過: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嗎?說不過師父。好!你好好地迴向,記得迴向給我,我去吃飯了!
誦三千部,抵不過師父二句話。一下就躺在那個地方,你根本就沒辦法回答,二句就沒辦法了。因為不悟佛的心法,也沒有徹底的見性,但隨逐著音聲在求佛,佛已經在《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了: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不能搞錯了。誦經是要依文起觀,對著文章起觀照,不是念給佛聽的。經典就像佛的遺教一樣,佛留下的遺囑,你要如法、如律、如佛所說,按照他所交代的遺囑,如法地觀照,契入佛的心境,才叫做佛的弟子啊。不是鸚鵡學講話。所以,我們要了解,要修首楞嚴大定,要決定捐棄一切諸有為相。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天就像棺材蓋,地就像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就是要躺下來。那麼就是說: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統統要失去囉?是不是?你明明知道有一天我們會死,要躺進棺材,為什麼不提早聽佛的話,歇即是菩提呢?為什麼不懂得這個道理呢?
生存本身是很殘酷,我們需要賺錢,我們需要面對現實,我們要上班,對不對?要上班,生存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一種殘酷。為什麼?我要活下去,我這個家庭要維持,我當然要賺錢啊!沒有關係!佛沒有叫你拋棄家庭,而是讓我們了解,在建立這個家庭,或者是你幹這個大事業,你也能不能了知,在這個人生宇宙當中,也有一種非常超越的真理,它時時刻刻可以指引你,過著祥和、安樂、解脫的日子呢?今天我們因為不明了這個道理,所以就吃喝玩樂,沒有錢,搶銀行。是不是?一念看不順眼,砍人。所以是不是說書讀得越多的人,就越沒有煩惱呢?不見得。只要沒有聽到佛法的人,就是讀到博士,也不一樣的無知。好!舉個例子:清華大學前幾年,有兩個女的,為了爭一個男的,另外一個女的,把那個對方殺死。對不對?現在關的快出來了。為什麼她讀到清華大學會做出這種舉動來呢?清華大學是一流的名校,若論讀書,可以算得上是一等的學府。為什麼會做出這種驚人的舉動呢?為什麼?她一感情來,完全喪失理性,完全喪失理性。學佛就是要讓我們回歸原來的理性,回歸原有的智慧,回歸原有的佛性,回歸原有的解脫、自在和清涼。
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沒有聽到正法,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是非常可怕的。又繼續輪迴,死了以後就繼續輪迴了。那麼我們因為不能捐棄一切諸有為相,所以,我們每天活著,就像懲罰自己,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懲罰。我們每天都不高興,但是不知道不高興是為什麼?我們每天,一個家庭夫妻相處,每天都吵架,也不知道在吵什麼?其實都是為了一點小事。朋友、同參道友,二句話互相砍人,把對方砍到殘廢,需要這樣大動干戈嗎?什麼叫做眾生?一開口就是別人錯到底,我就是對,我就是對,這就是眾生。聖人剛好相反,聖人會交換立場,能夠忍辱,能理解對方有他的苦衷,因為時間、空間的交會點不一樣,不能用我們這個立場,一定強迫別人來接受我們的觀念。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把我們擁有的知見,就是所謂的觀念,強加在對方的身上,兩個人會活得很痛苦的。夫妻為什麼吵鬧不休?因為知見不同、看法不同。朋友為什麼會反目成仇?因為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誰對誰錯很難講。甲來講,甲有一套的理論;乙來講,乙有一套的理論;只有聖人能夠超越善惡、超越是非、超越對錯,懂得退讓。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體會了老二哲學的重要。老二就是:什麼統統不要排老大,那個排老大的人,很容易就被砍頭。記得:不搶風頭、不佔鏡頭,不搶風頭,不搶鏡頭,就不會被殺頭。記得懂得退讓,什麼都要記得排老二,不要排老大,什麼事情都要搶第一,什麼事情傷害最大的,就是那個排老大的。
有功勞不要往自己身上攬,都是我啦,我最偉大了,你這樣一講,都是一直讚揚自己。底下的,旁邊聽的,就有戲可看了,他在旁邊看你不順眼,背後就說你幾句。當我們辦一件事情很成功的時候,把這個功勞、功德,全部推給大家;這大家的合作,大家的功勞,不是我一個。今天我慧律法師來這裡講經,沒有大眾坐在這裡,也無法成就弘法的。您們沒有來坐在底下,我講給誰聽呢?一個都沒有,有這樣精神病的嗎?一個都沒有,講經?當然就是講給你們大家聽囉!你們成就我,我應該感謝大家,我用這個最卑微的心,向大家學習,我提供三十多年來的學佛心得,跟大家匯報一下,我不敢說我在教大家,也許底下都是臥虎藏龍。是不是?都是很了不起的大和尚、大法師、很有修行的護法居士大德,示現坐在底下的。是不是?所以說謙虛一​​樣可以表達自己的立場,比較受人家的歡迎。所以,我比較喜歡排老二,所以,你懂得老二哲學,你就減少很大的傷害。
我們這個《楞嚴經》準備要講三年,中間如果有停課,比如說:水陸法會、農曆年、梁皇法會,或者是師父要出國弘法,會事先一個月前通知大家,最慢二個禮拜前一定會通知大家。所以,如果中間有停課,我們會事先通知。如果突然沒有上課,那麼有幾件事情:第一個就是我重病爬不起來,重感冒爬不起來,送急診,所以,沒辦法上課。第二、就是阿媽突然死掉,要。不知道她在不在,沒有關係了。突然暴斃了,沒辦法了,那當然是要停課了。是不是?
好了,我們這一次講《楞嚴經》要放慢腳步,不急著講完。我們要詳細的講,如果我的壽命夠長的話。最近我很感謝我們的法無師父,我們的當家師,非常感謝他,他的領眾,無論是放生、無論是誦經,或者是做佛事,都給師父消災迴向,整個僧團,師父都很感恩,在這裡,師父在大眾讚歎我們當家法無師,對師父的一種恭敬,每一次做功課,都這樣跟師父迴向,所以,我現在,你看,這迴向真的很有效,氣色真的很不錯,你看仔細一點,再近一點,氣色真的不錯,迴向是真的,還有一些護法居士大德,怕師父早死,每天都消災迴向。把壽命都舍給師父。我現在用不完了,用不完了。目前來講的話,這個身體還行,如果這個壽命還夠長,我們就繼續講,生死無常,也不知道要活到什麼時候,我也不是佛陀沒有辦法告訴你,明天、明年、再幾年,能夠活多久不知道。
只要一結到楞嚴大法的緣,就種下大菩提的因,諸位將來一定成佛無疑。毫無疑問的。古德有說:《楞嚴經》只要一歷耳根,這個人能滅無量億劫生死重罪。《楞嚴經》這個是大法,是最上乘的大法,而且是密法跟禪宗的禪法,是最究竟的一本寶典。單單只聽到楞嚴經這三個字,就可不得了了!如果有人誦: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華嚴經,這個就不得了了。一歷耳根,即成道種。
我告訴諸位:聽講這個《楞嚴經》,不是憑一時的感性,或者是一時的好奇,那沒有辦法持續的。當我們進入《楞嚴經》的領域的時候,我們會開始慢慢發現很難,非常地艱澀,因為沒有大悟,統統是名相。翻譯的譯本,般刺密諦翻譯的譯本,文章就很難,因為是文言文。註解,圓瑛法師的註解也難,是古文。經文難,義理深,註解難,統統難!所以,在這裡,要進入《楞嚴經》前,必須要跟諸位做一個心理建設,不能憑一時的感性,不能憑一時的好奇,《楞嚴經》是給有志氣的人聽的,他才聽得下去。憑一時的感情,一時的好奇,或沒有志氣的人,他根本就听不下去,要發大菩提心。刮風、下雨、下冰雹,不管如何,我就是不缺席!要下這種大願力。
自古以來,《楞嚴經》的註解有十多種,不包括市面上流通的一些居士和一般的法師,比較有名的有十多種。因為古人的原譯太難,義理又深,實在是不容易了解。既然臨命終一聞大乘經名,即為道種,能滅恒河沙的重罪,何況我們今天好好地來研讀、來持誦的呢?我們一般人:底下要講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諸位把筆放下來,在末法時期,很多人都修淨土法門,而不了解保護這一顆清淨心的重要,不了解。毛毛蟲變蝴蝶,毛毛蟲怎麼變蝴蝶呢?這裡是毛毛蟲,變。變作蝴蝶,從這裡到這裡,如果毛毛蟲染上病毒,或被鳥吃掉,這個毛毛蟲有沒有機會變成蝴蝶呢?沒機會。沒有機會。毛毛蟲比喻什麼呢?比喻我們這一顆清淨心,這一顆清淨心,必須在現前當下這一念就要處理它。換句話說,往生是現在的事情,絕對不是臨命終的事情。你能夠萬法回歸當下,用大智慧打破無明、煩惱、習氣,步步為營,護持這一顆清淨心,這樣子念佛:阿彌陀佛。這樣子念,保護這一顆清淨心,這樣下定決心保護它,慢慢慢慢,自自然然牠就會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漂亮的蝴蝶就比喻作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隻毛毛蟲就比喻說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在娑婆世界,煩惱很多,無明又重,習氣也難改,這一顆清淨心,就像這一隻毛毛蟲。
我們現在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我現在念佛,煩惱不管它,阿彌陀佛。臨命終的時候,期待臨命終的那一刻,諸位,變成從這一段毛毛蟲,馬上就要等待這個蝴蝶,中間這個距離呢?毛毛蟲要慢慢地轉化。才能漸漸變成蝴蝶嘛!是不是?他不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都在等什麼?每天都在等待變成蝴蝶,那這一顆清淨心呢?被煩惱所束縛,百般的煩惱,百般的計較,在生活當中種種的苦痛,還不能警覺,捨不下,親情割捨不下,錢財割捨不下,諸位,你想想看,這樣怎麼往生極樂世界呢?是不是?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很正確的觀念,現在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對!很好!記得是由現在的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昇華,把這個執著、煩惱、分別,種種的習氣斷除,這樣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心性上下功夫,到臨命終的時候,我早就學會放下,到臨命終,一下子蓮花化生,一下子離五濁了。極樂世界是化生的,蓮花化生,沒有中陰身,對不對?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中陰身,你記得,保護這一隻蟲不要被鳥吃掉,不要被細菌吃掉,不要讓這只蟲生病,這一隻蟲生病,還沒有轉化成蝴蝶就病死了!
什麼是病呢?這一隻蝴蝶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如果生病,就是無明重,這只毛毛蟲就生病,無明少,這只毛毛蟲就健康。斤斤計較,這只毛毛蟲就生病;什麼都忍不下,這只毛毛蟲就生病。所以諸位,用一隻生病的毛毛蟲,你有把握在臨命終轉化成蝴蝶嗎?沒有把握。要怎麼樣能夠把握呢?萬法回歸現前當下這一念,當你在念佛的時候,記得同時要破除執著,這一隻蟲才可能活下去。就是這一隻蟲你一定要好好地保護牠。這只蟲是什麼?就是我們這一念清淨心,這一顆清淨心,你要堅持下去。所以,這個觀念,重要的觀念,毛毛蟲要轉化成蝴蝶中間不能出任何的差錯;這顆心侈要直通極樂世界,中間你統統要放下,跟自己生死沒有關係的,統統放下。記得,要口業清淨,要守口如瓶,要禮敬三寶,三寶是整個佛教的根,敬佛、敬法、敬僧,這是作為一個佛弟子最基本上的,連佛都不敬,法都不信,僧都不敬,如何能夠了生死呢?連信心都沒有。是不是?所以我們應當了解,身、口、意一定要約束好,好好地保護這一顆清淨心。不要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沒有用的,不要把多餘的生命浪費在沒有用的事情,不要做那些你將來一定會後悔的事情,不要做那一些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又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我們的時間重要,我們的生命重要,我們的道業重要。
記得!練習往生極樂世界的時候,包括你在睡覺,一樣念佛自在,求生意志堅定不移。我說:常常夢到佛菩薩的人,常常夢到三寶的人,這個人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的。他的意識形態裡面統統是三寶,他的意識形態裡面統統是極樂世界,他一心一意就是在往生極樂世界,連在做夢統統夢到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人怎麼不會往生呢?醒著的時候要往生,連睡夢當中都要往生,這個人必定往生!諸位,下定決心,了生死在一念之間。
所以,研讀《楞嚴經》,是屬於大根性的人,是屬於下決定心的人;是屬於有大勇氣的人。發大菩提心的人,才能夠持續。要堅持,要忍耐。研讀《楞嚴經》,絕對有幫助你往生淨土的。好,我們《楞嚴經》的前言就講到這個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